<ruby id="7k26e"><video id="7k26e"><div id="7k26e"></div></video></ruby>
<acronym id="7k26e"><sup id="7k26e"></sup></acronym>
<optgroup id="7k26e"><em id="7k26e"><del id="7k26e"></del></em></optgroup>
<optgroup id="7k26e"></optgroup>
<track id="7k26e"><i id="7k26e"></i></track><optgroup id="7k26e"></optgroup>
    1. <span id="7k26e"><sup id="7k26e"></sup></span>

    2. <optgroup id="7k26e"><em id="7k26e"><pre id="7k26e"></pre></em></optgroup>
       

      武漢應用科技學校

      Wuhan 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www.whyky.com

      027-87801636  
      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來源: | 作者:崔玲 | 發布時間: 2022-04-22 | 935 次瀏覽 | 分享到:

      陳堅: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邏輯演進和歷史啟示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202111月,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在我們黨的一百年歷史上,曾經先后在1945年制定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1981年制定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決議都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對推進和引領黨的事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這次全會通過的《決議》,可以說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這個《決議》同黨作出的前兩個歷史決議一樣,必將對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們如何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角度去理解、把握黨的三個歷史決議?今天,我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邏輯演進及其歷史啟示為主題,從邏輯演進、共同特點和歷史啟示三個方面進行全面梳理。

        中國人對歷史有著很深的情懷,對歷史有一種獨特的感情。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把歷史作為今天和未來的借鑒,從歷史中吸取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先后多次對自己的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對推動革命、建設、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經講的“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共產黨善于總結經驗,善于在經驗中吸取教訓、汲取智慧和力量,這也是我們事業能夠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因素。盡管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產生的歷史條件、歷史背景、要解決的問題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

      一、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邏輯演進

        (一)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

        《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1945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這是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

        1.制定的歷史背景

         1921-1935年,我們黨在幼年時期曾受“左”傾或右傾思想的統治和影響,特別是1931年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黨帶來極大的危害。這種危害性集中體現在193410月,由于“左”傾錯誤思想的干擾,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艱苦卓絕的長征,給黨的革命事業帶來巨大沖擊,嚴重削弱了黨的力量。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地位,但并沒有來得及從思想上進行清算。直到10年后的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才完成了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的任務。

        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以后,給黨造成重大影響的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和“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作為“左”傾錯誤思想的代表性人物,王明在歷史上兩次對黨的事業產生巨大危害。

        第一次是19311月到19351月,19293月王明從莫斯科回來,通過各種關系進入中央領導層,從此之后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占據了統治地位。盡管王明后來離開上海去了莫斯科,但是他的這些錯誤思想在黨內一直占據領導地位,由此導致中央蘇區工作帶來一些問題,更為嚴重的是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直到19351月遵義會議召開,王明的“左”傾錯誤思想才得以被清除。

        第二次是1937年到1940年,193711月王明再次從莫斯科回來,此后從“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轉變為對國民黨“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片面強調“一切依靠統一戰線,一切為了統一戰線”,忽視了對群眾的積極發動和黨的獨立自主性。

        當時王明由于長期在共產國際,他經常假借共產國際名義,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在一定時期在黨內有一定影響。他早期撰寫的“左”傾錯誤思想代表作《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這本小冊子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在延安有一段時期黨內很多干部仍然沒有認清楚王明教條主義危害和實質。

        王明的兩次“左”傾錯誤,對革命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危害,而且他的錯誤思想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導致了黨的一些干部對一些重大原則性問題看法產生了分歧。長期以往這種錯誤思想對黨的革命事業是極其不利的。

       ?。?/span>1)第一個歷史決議醞釀:統一全黨思想認識,使黨更加團結起來

        從1940年下半年始,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收集、編輯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六大以來的主要文獻,形成了歷史文獻集《六大以來》。

        1940124日,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第一次比較集中地談到黨的歷史上的右傾和“左”傾錯誤,指出大革命末期的右的錯誤和蘇維埃后期的許多“左”的錯誤,是由于馬列主義沒有和實際聯系起來。

        1941910日至1022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前,根據毛澤東同志的提議,中共中央先后發出王稼祥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和毛澤東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

        隨著這些文獻的公開,許多人逐漸認識到“左”傾錯誤思想的危害性,以自我批評精神認真檢討了自己歷史上所犯的錯誤,認識到清算反對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必要性。

        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后集中力量領導高級干部整風學習?!耙环矫嫜芯狂R克思主義思想方法論,一方面研究六大以來的決議?!?/span>

        19423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學習組上指出,“研究黨史上的錯誤,不應該只恨幾個人,如果只恨幾個人,那是把歷史看成是少數人創造的”。

        194397日至106日及113日至27日,中共中央連續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十年內戰時期和抗戰初期王明的錯誤路線進行嚴肅批評。許多中央領導同志在會上回顧黨的歷史,并認真做了批評和自我批評。

        1944412日,毛澤東同志在一次講話中強調,“處理歷史問題,不應著重于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著重于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借以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樣兩個目的”。

        至此時,起草一份歷史問題決議的時機基本成熟。

       ?。?/span>2)第一個歷史決議起草與通過

        1944510日,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成立黨內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任弼時同志為召集人。5月,任弼時同志寫成決議草案稿,以毛澤東同志起草的《關于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為基礎,同時又反映了其后各次會議取得的新認識。此后,毛澤東同志以及黨的其他高級干部多次討論,對決議稿進行多次修改。1945420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上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89日,黨的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一致通過該決議。

        2.主要內容

        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共有7個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明確: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

        第二部分對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歷史作出簡要闡述。

        第三部分論述從1927年到遵義會議黨內的“左”傾、右傾錯誤,特別對第三次“左”傾路線錯誤產生的思想根源作出深刻分析,強調遵義會議后黨中央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政治路線,是完全正確的。

        第四、第五部分用較大篇幅論述了黨內“左”傾路線錯誤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思想上的表現及其發展過程、主要內容、社會根源以及給中國革命所造成的嚴重危害。

        第六部分強調對于黨內歷史問題應采取“從團結出發,而又達到團結”的原則。

        第七部分高度評價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確立毛澤東同志在全黨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

        3.重大意義

        對于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鄧小平同志在195712月的一次談話中指出:“我們黨不在1935年作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就是為了把全黨同志(包括犯錯誤的同志)團結起來,我們要等待犯錯誤的同志覺悟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在1935年做結論,這些同志是不會接受的。毛主席的路線是正確路線(正確處理黨內歷史問題,也是毛主席正確路線內容之一)尚且需要等待,那么并不那么正確的路線,就更不待說了?!?/span>

        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統一了全黨思想,為全黨擁護毛澤東思想作了充分準備,也為黨的七大召開,為迎接革命的勝利準備了思想條件。

        (二)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1981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這是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

        1.制定的歷史背景

        經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洗禮,再加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歷史性的轉折,黨內外呈現出一派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與警覺的現象。一方面,極“左”思潮依然存在,一些同志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和政策表現出了某種程度的不滿與抵觸;另一方面,社會上有少數人借撥亂反正之機全盤否定黨的歷史,夸大黨的錯誤,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起草總的要求。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過去的問題已經結束了,需要作個總結,不走這一步不行?!庇谑?,自197911月起,鄧小平同志親自主持并成立起草小組。他明確提出起草歷史決議三條總的要求:

        第一,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第二,對新中國成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評價;第三,對過去的事情作個基本的總結,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1981324日,鄧小平同志到陳云同志住地,商量歷史決議起草工作。陳云同志完全同意鄧小平同志的意見,同時提出兩條建議:一是專門加一篇話,講講解放前黨的歷史,寫黨的60年。60年一寫,毛澤東同志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更全面,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據。二是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哲學著作。鄧小平同志完全贊成陳云同志的這兩條重要意見。

        陳云同志的意見不僅實現了鄧小平同志原來關于決議框架的設想,而且解決了決議怎樣寫好毛澤東思想的難題。

        2.主要內容

        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共有8個部分。

        第一部分簡要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前二十八年的歷史。

        第二至第五部分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歷史做了系統總結。

        第六部分闡述了結束“文化大革命”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實現的偉大轉折。

        第七部分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黨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特別指出要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

        第八部分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并從十個方面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這部分實質上初步提出了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3.重大意義

        1981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實質上初步提出了在中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自此之后,思想包袱甩掉了,改革開放全面開展起來了。

        (三)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

        1.制定的歷史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2021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這是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

        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事求是總結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經驗教訓,在重大歷史關頭統一了全黨思想和行動,對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F在,距離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制定已經過去76年,距離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制定也過去了40年。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大大向前發展了,黨的理論和實踐也大大向前發展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奮斗歷程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既有客觀需要,也具備主觀條件。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的影響,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迫切需要總結歷史,把握規律,堅定信心,凝聚共識,走向未來。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是一部貫通歷史、現在、未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歷史文獻,在制定過程中黨中央進行了充分謀劃和考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親自聽取意見,親自指導歷史決議的起草,并提出總的要求,比如,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對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評價注重同黨中央已有結論相銜接。此外,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2.主要內容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除序言和結束語之外,共有7個部分,3萬多字,分量很重?!稕Q議》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從13個方面分領域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對黨的歷史中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評價注重同黨中央已有結論相銜接,體現了黨中央對黨的百年奮斗的新認識?!稕Q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3.重大意義

       ?。?/span>1)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

        《決議》概括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這是第一次進行系統的概括。

        第一,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

        第二,黨的百年奮斗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第三,黨的百年奮斗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彰顯;

        第四,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第五,黨的百年奮斗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保持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無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這五條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關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貫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span>2)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以上十個方面,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九個必須”到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的“十個堅持”,概括了黨百年奮斗的成功密碼,揭示了深刻的歷史規律和智慧啟迪。

       ?。?/span>3)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的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與前兩個歷史決議主要總結黨的歷史教訓、分清歷史是非不同,這次主要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從建黨到改革開放之初,黨的歷史上的重大是非問題,前兩個歷史決議基本都解決了,其基本論述和結論至今仍然是適用的。改革開放以來,盡管黨的工作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但總體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是順利的,前進方向是正確的,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诖?,這次《決議》把著力點放在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上,符合實際,有利于推動全黨增長智慧、增進團結、增加信心、增強斗志。此外,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

        第二個特點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周年、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也都有系統總結?;诖?,這次《決議》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用較大篇幅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這有利于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堅定信心、聚焦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span>4)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的三大亮點

        第一,《決議》通篇融匯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所進行的奮斗、犧牲和創造,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第二,《決議》提出“兩個確立”,即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秉h中央有核心、全黨有核心,黨才有力量。擁有科學理論的政黨,才擁有真理的力量;科學理論指導的事業,才擁有光明前途。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黨就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互動的復雜條件下,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乘風破浪不迷航;就能始終把握發展規律,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謀劃事業發展、應對風險挑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第三,《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span>5)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歷史主動的把握

        在這樣特殊的歷史時刻,黨中央決定以一次中央全會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是鄭重的歷史性、戰略性決策,是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的生動體現:

        第一,充分體現了黨牢記初心使命、永葆生機活力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

        第二,充分體現了黨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

        第三,充分體現了黨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注重總結和運用歷史經驗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

      二、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共同特點

       ?。ㄒ唬┬纬捎谥匾臍v史關頭

        第一個歷史決議,是在中國全面抗戰進入關鍵時刻、黨領導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受到嚴峻考驗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第二個歷史決議,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新政策,面臨向何處去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第三個歷史決議,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時代形成的。

       ?。ǘ┌l揮著重要歷史作用

        第一個歷史決議,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促進了人民革命事業的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

        第二個歷史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為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第三個歷史決議,讓全黨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ㄈv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

        歷史催生《決議》,《決議》淬煉歷史。前兩個黨的歷史決議是我們黨圍繞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在革命勝利后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問題展開的經驗教訓的總結;第三個黨的歷史決議對黨的百年歷史經驗進行全方位總結,這些都是反映我們黨“歷史進程”和“思想進程”的重要成果。我們黨正是通過對歷史的總結獲得規律性的認識,并用以指導實踐,從而在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探索新路。

        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歷史,勇于承認錯誤,善于汲取經驗,積極開拓未來。敬畏歷史是中國人的傳統。

       ?。ㄋ模辄h員干部學習黨史提供基本遵循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黨的歷史仍應以《決議》為基本遵循,堅持黨性原則,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分別是在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下起草的,起草工作充分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原則。正如1981年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指出的:“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所一致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曾經統一了全黨的認識,加強了全黨的團結,促進了人民革命事業的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焙翢o疑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必將起到同樣的歷史作用。

       ?。ㄎ澹┠哿巳h共識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均形成于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節點,誕生在全黨團結統一的氛圍之中,并且都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討論修改,凝結了黨中央和全黨的集體智慧。

        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是世界上其他政黨無法做到的。

      三、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歷史啟示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給我們的啟示:第一,善于總結經驗是我們黨成功的政治密碼;第二,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前進道路上的挫折;第三,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汲取不斷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第四,推動全黨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一致向前看;第五,貫通歷史、現在、未來,既接續傳統又映照現實、指引實踐。

        70多年前,第一個歷史決議通過后,毛澤東同志發出號召:“一切同志,要在這個歷史決議案下團結起來,像決議案上說的團結得像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span>40年前,第二個歷史決議通過后,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決議“真正是達到了我們原來的要求。這對我們統一黨內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當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通過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豪邁的聲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新的起點上,全黨必須保持戰略定力、錨定戰略目標,牢記‘國之大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跑好屬于我們這代人的這一棒?!?/span>

        作為當代共產黨員,我們應該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新征程中做好自己的工作,為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