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應用科技學校2021年年度質量報告
一、學校情況:
武漢應用科技學校于2006年4月經市教育局批準正式設立(省招生代碼為0163,市招生代碼為456)。學校地處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茶棚410號,校園面積31畝,固定資產總額800余萬元,教學設施設備功能齊全。十多年來,學校與烽火科技等光谷光電子企業合作辦學,以光纖通訊專業為龍頭,為光谷建設和武漢城市發展培養了大批光電子、光通訊行業及其他領域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學?,F為武漢市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武漢市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招收對象為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和合作企業員工,主要開展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企業崗前、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等業務。2021年招生150人,在校生規模400余人。其中二年級268人,一年級150人。畢業生702人,合格率90%,就業安置率86%。
學?,F有教職員工21人,師生比達到1:33。學校專業課教師、教師職稱結構、教師年齡等配比合理,師資雄厚。企業教師具有較高學歷,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能力。
學校教學樓、多媒體電教室、計算機房、圖書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齊備,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設備先進。校內實訓場所光纖通信實驗室、電工電子實訓室、金加工實訓室等。實訓用房635.9㎡,儀器設備總值370萬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180個?,F有圖書0.8萬冊,教師用計算機人手一臺配備。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分布于烽火、優信、電信器件、武漢地鐵、天河機場等企業。實訓項目的設施設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
二、學生發展
1、勞動教育。學校嚴格按照省市防控指揮部及市區教育局疫情防控指示和要求,落實防疫防控責任,建立了“兩案九制”。響應國家號召,組織師生疫苗接種,做到應種盡種。組織團員青年利用課余時間到社區宣傳防疫知識,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打掃校園、寢室、教室等區域衛生,用勞動換來舒適的學習環境;與家長結合,鼓勵學生做家務活及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助家長減輕負擔。
2、學生素質。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定期開展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教育,開展道德講壇、法制在線、心理輔導等講座活動,通過大會、班會等形式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學生成長。學生愛國、愛黨,擁護社會主義,無違法亂紀、嚴重違反校紀校規的事件發生,學生思想進步,狀態穩定,校園和諧。
學生文化課合格率98%,專業技能合格率97%,體質測評合格率96%,畢業率98%。
3、在校體驗。專業設置符合學校實際,滿足市場需要,滿足家長的需求和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業有協議、有保障,待遇相對較高。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專業師資力量較強。實習實訓場所設備先進,工位充足。學生對專業課學習、實習實訓十分滿意。
校園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學生自發成立了多個文化社團,如青年志愿者協會、街舞團、書法社、籃球隊以及技能小組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在校園內開展活動,或走出校園開展活動,主題引入矚目,形式多種多樣,氛圍活躍熱烈,形成了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校園氣氛,學生對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高。
學校每周定期檢查,每月定期抽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超市品種齊全,價格適宜,以方便學生為服務宗旨;學生宿舍環境不斷改善,學生對校內生活表示滿意。
學校以學生安全為管理尤其是疫情防控為首要目標。領導重視,警鐘長鳴,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校保衛、學工、班主任、宿管員、班干部五位一體聯動機制,校內校外、假前節后時時處處均有跟蹤管理,無校園事故,校園安全方面,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
4、資助情況。2021年春享受國家免學費554人,金額為55.4萬元;享受武漢市免學費415人,金額為41.5萬元;2021年秋享受國家免學費266人,已預撥17.13萬元;享受武漢市免學費114人,金額為11.4萬元。
2021年春享受國家助學金58人,金額為5.8萬元;2021年秋享受國家助學金96人,金額為9.6萬元。
免、助學金已全部落實到人,做到了應助盡助、應免盡免,無一遺漏。
5、就業質量。學校與合作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戰略協議,畢業生職業素質、職業技能滿足企業用人要求,畢業生就業質量較高。重點專業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目前部分畢業生已成為企業核心技術骨干。2021年畢業生702人,就業率86%,初次就業月收入從去年的2600,增到了3000元。
6、職業發展。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因勢利導。從實踐技能上引導其興趣,圍繞就業或創業進行培養;在努力培養技能素質和創業意識的基礎上,鋪設多途徑升學通道。開展就業教育,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計算機專業增設等級證書考試培訓,力求以點帶面,促進1+X證書的開展和實施。根據就業跟蹤服務情況統計,我校80%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
三、質量保障措施:
1、專業動態調整:
通信技術專業為學校品牌特色專業,規模較大,現為市重點專業,學校為武漢市“光纖通信教研中心學?!敝?。
學校始終圍繞武漢區域經濟的發展動態調整。增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航空服務、金融事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專業,招生專業從單一的信息技術類擴大到了交通運輸、財經商貿類三大專業類別。
隨著專業覆蓋面擴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亦進行了調整。專業面向從過去的武漢光谷輻射到全國各大中城市,培養對象從過去單純的初中生職業教育擴展到企業員工技術能力培訓和崗位培訓,服務面向從為企業服務走向為社會服務(計算機掃盲、社會勞動力培訓),從單一的就業導向變為結合升學深造因人而異分層導向。
2、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公共基礎課全開、學時數達到國家規定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增減內容和調整科目,空出課時增設人文素質課程,引導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完成學業,提高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專業設置方面,專業定位立足武漢光谷建設發展機遇,圍繞武漢光谷發展的迫切需要,堅持以德為先,以人為本,堅持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發展規模相對穩定、合理。專業規劃適應武漢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人才培養定位合理,培養體系完善,切實可行,符合規律。堅持校企融合的職業化培養方向,校企共同制定培養計劃;企業專家與雙師型教師共同執教,建立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教師隊伍,學校共有學科帶頭人3名,均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其中1人從事教學5年以上,具有“雙師型”資格。學科帶頭人具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通信技術專業學科帶頭教師,研發出高功率激光穩壓電源、光纖通信實驗箱,其中高功率激光穩壓電源已與深圳某企業合作制造,遠銷東南亞五國,且供不應求。
專任教師12人,本科畢業9人;中級職稱5人,高級職稱1人,“雙師型”教師1人,中、高級職稱人數比例結構基本合理;聘有企業專業技術人員1名,對實踐課程教學與改革、實訓場所建設等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程設置與接課程體系緊密結合,任課教師備有與課程內容相配套的紙質或電子參考資料;部分專業有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有較系統的試卷庫。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嚴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門文件精神,均使用國家規劃出版教材。自主研發的光纖通信實驗箱,已投入到教學實踐之中,教科研成果在校內運用。
3、教師培養培訓:
教師培訓有計劃,有???,有激勵措施。
學校通過引進、培養、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教育觀念新、教學水平高,具有開拓創新精神,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有豐富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師隊伍。至2021年底,專業學科帶頭人3名,骨干教師5名。高級職稱比例8%,“雙師型”比例8%。
學校每年提留教師培訓經費10萬元,用于教師的校本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提升教師能力水平的培訓項目。學校還制定了教師培訓獎勵政策,除學校規定的培訓項目之外,教師任職棋期內,對于任職、教學、管理有關聯的自主培訓費用,學校予以報銷60%;在教學中取得良好成績,給予適當的獎勵。
2021年培訓教師21人次,培訓費用1萬余元;獲獎金額0.2萬余元。通過上述措施,教師業務能力得以提升,教師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教師流動性明顯減少,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4、規范管理情況:
教學管理制度規范齊全,建立了教師準入、職業資格登記備案、績效考核、獎懲、評先晉級等系列管理制度。教學文件資料齊全,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與國家相關標準基本一致,教材的選用與管理符合國家和省市有關要求。教學進程檢查、考核資料比較齊全,實訓教學能按要求落實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管理制度,經常性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成果顯著。常規教學質量督導監控機制健全,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跟蹤調研。
學生管理以德為先,制度管人。建立《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級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課堂管理制度》、《實訓實習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獎學金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獎罰分明,有章可循。
注重管理隊伍建設。管理隊伍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方法得當。每周例會,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困難,部署任務。班主任須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有談話紀錄,有思想動態的反映,及時處理應急事件。建立了學工、班主任、保衛、宿管、班干部五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啟用家校聯動工作平臺,校內校外,假前節后,全方位督控管理。學生離、返校須簽署離校登記表,掌握動向,落實責任。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置。2021年全年無一例事故發生。
后勤管理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食堂經衛生部門檢驗、檢查合格。學校定期開展自查,定期請衛生管理部門突擊檢查,真正做到讓學校放心、家長放心、學生放心。
目前,校內重要區域使用了監控設備,24小時值班;建立了學生管理數據庫,及時更新學生信息動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學生管理正信息化、透明化。
5、德育工作:
學校團委、學生會組織機構健全,功能強大。團委、學生會干部以德為先,身先示范,積極踐行,已成長為學校德育工作、學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德育宣傳、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利用課堂教學,開設道德思想課程,創辦德育講壇,開展道德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灌輸道德理念,利用板報、墻報、自媒體等多種途徑宣傳引導,德育強化在學生思想中根深蒂固。
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書法社、吉他社、街舞團等文藝社團形式多樣。青年志愿者協會一直是我校社團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志愿者們積極打掃校園清潔衛生,利用學到的一技之長幫助社區居民修理電器,到孤兒院、養老院義務為傷殘兒童、孤寡老人捐送禮物、表演節目、義工服務。學校秩序和學生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校園環境極大改觀,打架斗毆、逃學厭學的少了,樂于助人、積極向上的多了。學校組織開展感恩教育,學生感悟到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懂得了國家的資助之恩,理解了老師的教育之恩。懂得了知恩圖報,回饋社會;并懂得了只有學好本領才有能力回報。
德育工作的堅實基礎,為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導作用。
6、黨建工作:
學?,F有黨員11人。2021年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人,發展黨員2人。
學校黨建工作以習見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加強班子建設、制度建設、黨員教育管理、活動開展等工作,積極發揮學校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率領全體黨員以及教職工講黨性、促發展。學校主要領導為中共黨員、學校黨支部成員,政治思想先進,作風過硬。學校設有黨員活動室,黨旗、黨徽、電教設備和黨建學習讀物,黨建制度全部上墻。
學校堅持黨的紅色引領,加強支部建設,強化黨員教育管理。支部成員帶頭開展的“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黨員系列教育活動,支部委員在學習中講黨課,集體觀看了微視頻《紅船精神》;開展思政進課堂活動,從黨支部到校領導班子,從教師員工到學生,全員參與、全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廣大師生提高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
組織全體黨員干部以及教職工學習十九大報告及國家、省政府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文件,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促進全體黨員、教職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職業的光榮感、歷史的使命感和社會的責任感。
四、校企合作:
學校與光谷名企烽火科技、光迅、優信等合作辦學,優勢顯著。建立了企業全程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機構,共同制定并實施學生實習實訓方案和培養訂單;企業有效參與人才培養的關鍵過程,接收學生頂崗實習,接受教師企業實踐。企業近三年接受教師實踐60天、38人;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實訓90天、672人。實訓基地合作企業輸送兼職教師18人次,企業捐贈設備總值300萬元。
十多年來,學校為企業提供畢業生共3000多人次,畢業生供不應求,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題。學校為企業培訓員工1800人次,節約了企業崗位培訓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社會貢獻:
學校干部教師參加抗疫一線志愿服務。學校領導干部在做好學校防疫防控的基礎上,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所在社區防疫防控工作,在社區黨組織帶領下,戰斗在疫苗接種第一線。
學校致力于通信、光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校企結合、產教融合、教研聚合的發展方向,從事中等職業教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崗前培訓等多層次業務,為武漢光谷和武漢城市圈建設做出了較大的貢獻。辦學以來,學校為烽火科技、光迅、優信等光谷企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一線技術工人及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里的中、高端優秀人才,工程師、項目主管、部門領導、總經理不乏其人,年收入幾十萬以上者不勝枚舉,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學校教研實力雄厚,優勢突出,特別是通信、光電子信息行業具有較為突出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企業與學校領導共同治校,企業專家與雙師型教師共同執教,學校擁有最先進的電子、電工實習實訓基地和全市光電子信息行業最先進的實驗基地,學校自主研發的光纖通信試驗箱、高功率激光穩壓電源遠銷東南亞五國,產品供不應求。
六、舉辦者履責
政策經費全部落實到位。包括學生免學費、助學金、畢業生就業補貼等;項目經費全部用于學生實訓設備添置;企業捐贈實訓設備已投入使用;多方籌資,加快新校區規劃建設。
建立激勵機制。擬出臺激勵制度,教師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發揮教師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激勵教師員工潛能;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培養專職化、專業化教師隊伍,提高辦學能力,提升辦學水平。
七、特色創新
創新教學方法。計算機專業試點教學,引進IT企業軟件開發“項目”,以“項目教學法”授課。教師將學生分成項目小組,模擬“軟件設計開發”展開教學。在導師指導下,學生在項目組中根據自己的專長,承擔相應項目任務,最后合作完成項目設計。項目教學法給予了學生充分的信任與肯定,提高了學生動手技能,學生在項目中互相促進、共同承擔失敗、共同分享成功,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加了學校的凝聚力。創新教學方法效果顯著,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出眾,崗位適應能力強,受到企業爭搶。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主要問題為教師隊伍不夠穩定。主要原因是服務教師做得不夠,忽視了教師流動的不良影響。學校將在2022年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教師的薪酬待遇,一切從服務于教學需要、提高教學質量出發,盡最大努力穩定鞏固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打造一只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確保學校穩定、持續發展。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咨詢熱線?
?招生辦咨詢電話:
??????????027-87801636
咨詢專線及地址:
①官方網址:http://www.simbom.com
招生電話:027-87801636 18271867669
②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410號茶棚
(地鐵2號線佳園路站或武漢東站C出口,步行500米左右即到)
[版權所有] 武漢應用科技學校 Copyright(c)202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9002382號-1